2025年上半年,重卡市场交出了一份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成绩单。行业最新数据显示,1至6月,我国重卡市场累计销量约为53.3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实现了约6%的微弱增长,成功突破50万辆大关。尤其是刚刚过去的6月份,市场更是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单月销量高达9.2万辆,同比暴涨近29%,实现了自4月以来的三连涨且涨幅逐月扩大。
这一系列看似强劲反弹的数字,瞬间点燃了市场的乐观情绪,关于行业寒冬已过、市场触底大翻盘的论调不绝于耳。然而,在这片涨声之下,如果我们冷静地剥开数据的表皮,会发现事实,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这究竟是一场由真实需求驱动的全面复苏,还是一场由政策强心剂催生的虚火?
回顾上半年的市场走势,可谓一波三折。第1季度,市场仍显疲态,累计销量同比下滑3.5%,延续了此前的低迷。然而进入第2季度,画风突变,4月同比增长6.5%,5月增长9%,到了6月更是直接暴涨29%。这种过山车式的行情,其背后并非市场需求的自然、线性复苏,而是有其特定的、强大的幕后推手。
这个最大的推手,毫无疑问,是国家层面力推的以旧换新政策。今年3月18日三部委联合发布相关通知,对国三、国四排放标准的营运货车实施差别化报废更新补贴。随着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的具体补贴细则在5月底前陆续落地,被压抑已久的存量置换需求,在二季度末得到了集中性的、猛烈地释放。
这轮增长的结构性特征,也清晰地印证了其政策市的底色。行业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柴油重卡终端销量预计同比增长高达惊人的52%左右,成为支撑整体市场实现大逆转的最核心力量。这表明,大量手持老旧国四柴油车的用户,在补贴政策的激励下,选择了置换技术最成熟、使用习惯最接近的国六柴油新车。可以说,6月的销量大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由政策精准引爆的、对庞大柴油车存量的定向置换狂欢。此外,部分主流车企为了冲刺半年目标,在6月底加大生产与批发力度,也对当月的销量数据起到了助推作用。
在以旧换新这只巨手的搅动下,重卡市场内部不同能源技术路线的命运,上演了一出愈发激烈的冰与火之歌。
火焰,在新能源重卡的阵营中熊熊燃烧。凭借其在特定应用场景下极低的使用成本和部分用户可获得的较高运营收益,以及以旧换新政策对鼓励用户将淘汰旧车直接置换为享受路权优势的电卡的额外倾斜,6月份新能源重卡销量预计将继续超过1.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20%,创造了该细分领域6月销量的历史新高,单月行业渗透率预计也历史性地超过了24%。这已是新能源重卡连续四个月销量超过1.5万辆,其强劲的增长势能与对传统市场的替代效应,已锐不可当。
而冰冷的海水,则无情地浇在了曾经火热的天然气重卡头上。6月份,燃气车购置需求依旧不旺,月销量预计已降至1.3万辆以下,不仅是近四个月来的新低,其在国内重卡市场的渗透率也从高峰期的近25%,大幅滑落至20%以下。其销量同比降幅预计超过22%,环比下降也接近10%,已是连续四个月出现较大幅度的同比下滑。这背后的冷酷逻辑在于,中长途公路货运市场运价的持续低迷,使得用户对燃料成本的敏感度达到了极致,而近期并不理想的油气价差,未能有效激发用户的成本节省预期。当其唯一的性价比优势不再突出,市场的抛弃便来得异常迅速和残酷。
这场能源路线的大分化,清晰地揭示了市场的真实选择逻辑——在政策与成本的双重引导下,代表着未来终极方向的新能源电动化,正在加速前行;而作为过渡方案的天然气,其市场命运则与短期油气价差的波动高度绑定,充满了不确定性。
上半年销量破50万辆,6月份更是同比大涨,这是否意味着重卡市场真的迎来了触底大翻盘?现在下结论,恐怕为时过早。下半年的市场走向,依然面临着三大核心变数的考验。
第一个变数,是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效应能否持续。当前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驱动下对存量老旧车辆的一次性集中出清。当这部分最迫切的换车需求被满足后,政策的边际效应是否会递减?后续的真实增量需求能否接续跟上?这将是决定下半年市场热度的关键。
第二个变数,是货运市场的真实需求与运价能否真正回暖。这是决定行业景气度的根本。如果车多货少、运价低迷的新常态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那么仅仅依靠政策刺激的车辆更新,并不能解决行业的根本问题。广大司机和车队有车没活干或干活不挣钱的困境,将始终抑制着市场的健康复苏。
第三个变数,是产业链的健康度能否承受住以价换量的代价。上半年的销量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主机厂与经销商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换来的。行业内卖一台亏一台的抱怨不绝于耳,经销商库存压力巨大,整个渠道的健康度已亮起红灯。如果这种失血状态不能得到缓解,那么即便是销量数字再好看,也只是虚假繁荣,甚至可能引发下半年更大规模的渠道危机。
展望未来,考虑到2024年下半年的重卡销量基数相对较低,特别是3季度月均销量不到6万辆,今年3季度重卡销量实现同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但这种数据层面的好看,与行业的真实体感,可能存在巨大温差。
卡车e族认为,2025年上半年中国重卡市场这份看似柳暗花明的成绩单,其本质是一次由政策强心剂精准注入所带来的结构性脉冲行情,而非市场内生需求的全面、可持续复苏。它深刻地揭示了,在当前的产业变革期,政策的引导力与市场的现实选择之间,正在进行着一场复杂而深刻的博弈。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清醒地认识到这轮增长的政策市场底色,远比为表面的销量数字而盲目乐观更为重要。真正的触底大翻盘,绝非仅仅是销量数字的止跌回升,而应是整个产业链价值的合理回归、供需关系的根本性改善,以及广大从业者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恢复。下半年,当政策的潮水逐渐回归平稳,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谁在凭借核心技术与健康模式从容前行,谁又只是在随波逐流,甚至在裸泳。行业的真正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