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 部
下载APP
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或选择适合你的手机系统下载。
iPhone版
Android版
手机浏览
微信扫码,手机畅阅

解放东风重汽等重卡车企,上半年得失启示录!万字长文看懂“谁赢了”?

卡车e族

2025年上半年,我国重卡市场累计销量约为53.3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实现了约6%的微弱增长。这个数字似乎终结了市场连续数年的同比下滑,也为身处焦虑中的数百万从业者,带来了一丝久违的暖意。

然而,在这层看似止跌回暖的薄薄糖霜之下,掩盖的却是产业链深处剧烈的行业巨变——价格战的烽火仍在燃烧,技术路线的博弈日趋白热化,渠道的哀嚎与政策的强心剂交织并存。在这场极其复杂的“期中大考”中,重卡销量前十强的座次表发生了怎样的剧变?头部玩家与新晋势力各自的“得”与“失”又在哪里?究竟谁,才是2025年上半年真正的“赢家”?

第一篇 宏观与政策篇 “政策牛市”的虚与实!

经济弱复苏下的货运温差

要看懂上半年的重卡市场,首先必须看懂其所处的宏观经济大环境。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出一种“温和复苏,但基础尚不稳固”的态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始终在50的上下小幅波动,显示出工业生产的扩张动能依然偏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略有回升,但对重卡需求拉动最大的房地产投资,依旧处于深度调整期,未能提供有效增量。

这种经济上的弱复苏,直接导致了公路货运市场的巨大温差。一方面,与民生消费紧密相关的快递快运、冷链物流等领域,货运需求保持着相对旺盛的增长。但另一方面,作为重卡市场基本盘的大宗商品,如煤炭、钢材、建材等,其运输需求则因传统工业与建筑业的不景气而持续疲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在上半年持续在低位徘徊,便是市场“车多货少、运价低迷”这一残酷现实最直接的写照。

“以旧换新”的强心剂效应有多猛?

在市场内生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上半年重卡市场能够实现同比正增长,其最核心、最直接的驱动力,无疑是来自国家层面的“以旧换新”政策。今年3月18日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对国三、国四排放标准营运货车实施差别化补贴。随着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的具体补贴细则在5月底前陆续落地,被压抑已久的存量置换需求,在第2季度,特别是5月和6月,得到了集中性的、猛烈的释放。

这轮增长的结构性特征,也清晰地印证了其“政策市”的底色。行业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柴油重卡终端销量预计同比增长高达惊人的52%左右,成为支撑整体市场实现大逆转的最核心力量。这表明,大量手持老旧国四柴油车的用户,在补贴政策的激励下,选择了置换技术最成熟、使用习惯最接近的国六柴油新车。可以说,上半年的销量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由政策精准引爆的、对庞大柴油车存量的定向置换狂欢。

此外,部分主流车企为了冲刺半年目标,在6月底不惜代价地加大生产与批发力度,也对当月的销量数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这种“政策市”叠加上“考核市”的双重刺激,共同导演了上半年收官阶段的销量盛宴,但也为其真实性与可持续性,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二篇 能源路线篇 “冰与火之歌”下的生死抉择!

上半年重卡市场最深刻,也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革,发生在能源技术路线上。柴油、天然气、纯电动这三股力量之间此消彼长的“冰与火之歌”,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重塑着行业的未来。

燃油车的“最后狂欢”还是价值回归?

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强力拉动下,一度被认为将快速萎缩的柴油重卡市场,在上半年,特别是2季度,上演了一场惊人的王者归来。这充分说明,在广阔的、复杂的、补能设施尚不完善的中国长途干线物流市场,柴油重卡凭借其强大的路况适应性、成熟可靠的技术,以及用户长期的使用惯性,依然是存量更新市场中,体量最大、根基最稳的主力军。对于解放、重汽、东风等在传统燃油动力链上拥有深厚技术积淀的巨头而言,守住并优化其柴油车的基本盘,在当前阶段,依然是其稳定市场份额、保障企业基本运营的压舱石。

天然气重卡的过山车与信仰崩塌

曾在2024年因油气价差而火爆异常的天然气重卡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却经历了一场惨痛的“滑铁卢”。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和国内天然气价格的调整,其相较于柴油的成本优势大幅收窄甚至消失。这直接导致其销量自二季度起连续数月同比大幅下滑,6月份同比降幅甚至超过22%,市场渗透率也从高峰期的近25%跌破20%。这场过山车行情深刻地警示了所有从业者,任何过度依赖单一成本优势的技术路线,其市场基础都是脆弱和充满风险的。

新能源重卡的星辰大海与场景为王

与天然气重卡的失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能源重卡,特别是纯电动与换电车型的高歌猛进。上半年,新能源重卡累计销量同比翻倍,市场渗透率稳定攀升,6月份更是历史性地超过了24%。这背后,是其在特定场景下已得到充分验证的、颠覆性的TCO优势。在港口、矿山、钢厂、城市配送、渣土运输等短倒、高频、线路固定的场景,电动重卡凭借其极低的使用成本和路权优势,正在对燃油车和燃气车形成单向替代。

第三篇 企业沉浮篇 销量十强榜单的“得”与“失”深度解剖!

在这场结构剧变的市场中,各家巨头的表现与得失,也呈现出显著的分化。

中国重汽——“全球化”长板制胜,高端化国内引领

中国重汽在上半年继续以绝对优势稳坐行业销量头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约28%。在国内市场,其汕德卡等高端品牌持续发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出口市场,更是以断层式的领先优势,为整体销量提供了强大支撑。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或许在于如何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保持其高端品牌的价值稳定,并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中国重汽在产品战略方面,对其高端化战略进行坚定执行。其汕德卡C9H等产品,在动力性、节油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上,已全面对标欧洲顶尖品牌,成功在5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在新能源领域,重汽同样采取多条腿走路的策略,在纯电、换电、氢燃料乃至混动路线上均有布局,展现了其深厚的技术储备。

面对市场内卷,中国重汽通过强化对渠道的精细化管理和对大客户的直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价格体系。其强大的品牌力,也使得经销商在终端销售时,拥有相对更强的议价能力。

总的来看,中国重汽在上半年的表现堪称稳健的领跑者。其最大的“得”,是成功地通过高端化与全球化两条腿走路,有效对冲了国内市场单一维度的价格战风险。如何在保持行业第一体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市场的盈利质量,将是其下半年需要面对的课题。

一汽解放——“守成者”的强大韧性与新能源突围焦虑

解放作为重卡头部品牌,在上半年凭借其深厚的品牌底蕴、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如毛细血管般深入的渠道网络,夯实了头部地位,市场份额约为18.6%。其“得”,在于其庞大的基本盘所带来的强大市场韧性。无论是在传统的燃油重卡市场,还是在一度火爆的天然气市场,解放的J6、J7系列都拥有难以被轻易撼动的用户忠诚度。

解放的优势在于其对中国路况和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其自主掌握的“解放动力”这一核心技术。其产品在节油、可靠、适用性方面的口碑,是其立身之本。在新能源转型上,解放同样在纯电、换电、氢燃料、混动等领域全面布局,其新能源产品的销量也位居行业前列。

解放拥有全国最庞大、最健全的销售服务网络,这是其应对市场波动的最大护城河。然而,也正是因为体系庞大,其在应对惨烈的价格战时,所承受的渠道压力也同样巨大。如何平衡销量任务与经销商的生存盈利,是其管理层面临的巨大考验。

解放上半年的“得”,在于其成功地守住了自己的基本盘,展现了行业领导者应有的韧性。面对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的猛烈冲击,如何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决心,在全新的技术赛道上建立起同样强大的领先优势,将是其未来面临的最大考验。

东风商用车——体系整合的优势与品牌聚焦的处境

东风公司旗下商用车板块,包括东风商用车本部、东风柳汽乘龙等,凭借其宽广的产品线和在多个细分市场的均衡布局,在上半年稳居行业前三之列,市场份额约为17%。其“得”在于其强大的集团体系优势和在不同区域、不同细分市场的综合应对能力。无论是在中重卡平台,还是在专用车领域,东风都拥有深厚的积累。

东风的龙擎动力链,是其近年来技术自主化的重要成果。同时,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也堪称巨大,推出了系列化的纯电和氢燃料产品。然而,与解放、重汽相比,其在高端干线物流市场的“明星大单品”形象,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东风的渠道网络同样庞大,其多品牌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渠道管理的复杂性。旗下不同子品牌在市场上既有协同,如何做到有效的平衡,始终是其发展重点。

东风的“得”,在于其大而全的体系所带来的稳定性。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打造出像解放J7、重汽汕德卡那样具有绝对号召力的“超级大单品”,并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品牌溢价能力,值得行业的持续期待。

陕汽集团——路径依赖的阵痛与新增长点的探寻

陕汽集团在上半年市场份额约为16%,表现稳健。其最大的“得”,来自于其在天然气重卡,特别是大马力燃气牵引车,以及在自卸车、军车等传统优势细分市场的深厚根基与强大统治力。在这些领域,陕汽的产品与品牌,依然是用户的首选。

然而,也正是这种对特定领域的路径依赖,使其在上半年遭遇了巨大的战略局限。当作为其核心利润来源的天然气重卡市场,因油气价差变化而急剧失速时,陕汽便承受了比其他企业更大的冲击。如何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快速寻找到新的、可靠的增长点,特别是在纯电动、混动等技术路线上实现突破,已成为其最紧迫的任务。

陕汽的渠道同样以其在北方和西部地区的强大渗透力著称,与其产品特性高度匹配。但在燃气车市场遇冷后,如何帮助这些高度依赖燃气车销售的经销商实现转型,将是其面临的巨大挑战。

陕汽优势领域的“专精”,既是其成功的基石,也成为了其转型的“限制”。上半年市场的剧烈波动,对其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战略刺激。

福田汽车——“逆袭者”的产品力爆发与价值战宣言

福田无疑是上半年最大的惊喜,其重卡板块高达60%以上的同比增长,堪称奇迹。其“得”,在于其以欧曼银河、星辉、星翼为核心的新一代产品,凭借卓越的产品力,成功在红海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将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至12%以上。

福田以一场漂亮的价值战,向行业证明了,好产品自己会说话,技术创新是摆脱低价内卷的唯一出路。其深度链合康明斯、采埃孚等全球顶级供应链,并融入自身对中国场景深刻理解的做法,为其产品注入了强大的竞争力。

福田销量的暴增,也对其渠道的承接能力提出了考验。如何在快速上量的同时,确保服务质量不下降,经销商能够实现健康盈利,将是其下半年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福田的“得”在于其以产品力为核心的价值战策略,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报,为行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高端等于高价的品牌溢价的实现,其品牌高端化的道路仍需时间检验,且在销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如何确保渠道的健康与盈利,同样是巨大的挑战。

第六至第十名梯队——夹缝中的众生相

排名第六至第十的企业,如徐工重卡、江淮重卡、北奔重卡等,则更多地在行业巨头的夹缝中,寻找着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徐工凭借其在新能源工程机械领域的强大优势,在新能源重卡,特别是换电重卡市场,异军突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江淮、北奔等企业,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它们或是在产品更新换代上节奏偏慢,或是在新能源转型上决心不足,或是在渠道与品牌上存在明显短板,在这场“不进则退”的淘汰赛中,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两类“战略陷阱”值得全行业警惕!

在上半年的市场中,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因其战略选择或路径依赖,而陷入了增长乏力甚至市场份额下滑的失速困境。这其中有两类现象尤为典型,值得全行业深刻警醒。

第一类,是陷入“路径依赖”战略陷阱的企业。它们的“失”,在于其在过去几年,将绝大部分宝贵资源都押注于某一个曾经的“风口”赛道,例如天然气重卡。这种“偏科”式的战略,虽然在市场风口期为其带来了高速增长的“辉煌”,但也使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变得极其脆弱,如同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当宏观的市场环境,如油气价差,发生逆转,其所依赖的单一优势便轰然瓦解,整个企业的经营便会迅速陷入被动,难以快速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这深刻地警示着行业,任何将企业命运与单一、不确定的市场变量深度捆绑的战略,都是极其危险的。

第二类,则是陷入“大象转身”困境的守成者。它们的“失”,并非源于某个具体的战略失误,而更多是源于其庞大的身躯和深厚的历史包袱。在面对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的猛烈冲击时,它们虽然也制定了宏大的转型规划,但在实际的执行层面,其“转身”的速度与灵活性,可能不及一些更聚焦、更没有历史包袱的竞争对手。如何在稳固传统燃油车这一庞大“现金牛”业务、安抚传统供应链与渠道体系的同时,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决心,在全新的技术赛道上建立起同样强大的领先优势,将是这类传统巨主未来面临的最大考验。其转型的每一步,都如同在钢丝上跳舞,充满了复杂的内部博弈与巨大的沉没成本。

第四篇 新能源变量篇 三一、宇通、吉利们的“鲶鱼效应”!

在传统重卡企业激烈博弈的同时,一股来自跨界或专精领域的新势力,正在新能源的赛道上,对现有格局产生着越来越大的“鲶鱼效应”。

三一重卡——“场景为王”的绝对霸主

三一重卡虽然在上半年重卡总销量榜单中可能尚未进入前十,但其在新能源重卡市场的销量,却长期占据着头把交椅。其上半年在新能源重卡市场的份额,预计超过20%,在换电重卡这一细分领域,其统治力更是无人能及。

三一的成功,是“场景为王”战略的极致体现。它没有在广阔的干线物流市场与传统巨头硬碰硬,而是将全部火力聚焦于港口、矿山、钢厂、城市渣土运输等对换电模式有“刚需”的特定场景。通过提供“车辆+换电站+运营管理”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深度绑定大客户,建立起强大的市场壁垒。

三一的“得”,在于其以商业模式创新,在新能源赛道开辟了一片全新的蓝海,并成功地将自己打造为该领域的规则制定者。其业务高度集中于特定场景和换电模式,未来能否将其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广阔的、竞争更激烈的干线物流市场,将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宇通重卡——“客车基因”的降维打击

作为“客车之王”,宇通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跨界堪称惊艳。其新能源重卡与轻卡在上半年的销量均实现了高速增长,快速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宇通的成功源于其在新能源客车领域积累了二十余年的深厚“三电”技术与品质管控能力的降维打击。其推出的新能源卡车,凭借其超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能效表现,迅速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宇通的案例证明了深厚的技术底蕴,是企业穿越周期、开辟新战场的硬货。

宇通的“得”,在于其成功地将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长板进行了跨品类复用,实现了高效的市场切入。同时,其卡车业务的品牌形象与用户认知,相较于其客车业务,仍有待进一步的塑造与提升。

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 “大商用车”战略的生态展望

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在上半年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其在新能源轻卡、小卡领域的市场地位尤为突出,在重卡领域也正加速布局。

远程的打法是典型的“生态战”,它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在乘用车领域建立的强大技术体系与全球化资源,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进行全品类的系统性布局。从纯电到甲醇,从增程到氢燃料,远程在技术路线上“多点开花”,试图为不同场景提供最多元化的能源解决方案。其甲醇重卡,更是行业内独树一帜的存在。

远程的“得”,在于其宏大的战略格局和强大的体系支撑,使其拥有比一般新势力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未来是否能在每一个细分赛道上都做到“专精”,并建立起领先优势,值得市场的持续期待。

2025年上半年中国重卡市场这份看似柳暗花明的成绩单,其本质是一次由政策强心剂精准注入所带来的结构性脉冲行情,而非市场内生需求的全面、可持续复苏。它深刻地揭示了,在当前的产业变革期,政策的引导力与市场的现实选择之间,正在进行着一场复杂而深刻的博弈。要回答“谁赢了”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看销量的“一时之冠”,更要看谁的市场份额增长更健康、谁的技术路线布局更着眼未来、谁的商业模式更可持续。

从这个维度看,那些在新能源赛道上成功卡位、在核心技术上坚持自主创新、并始终将“为用户创造真实价值”作为第一原则的企业,无论其当下的销量排名如何,都已在通往未来的马拉松中,抢占了最有利的身位。上半年,只是这场“大逃杀”游戏的上半场。下半年,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效应的逐步演变和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评论·10
月亮湾食品孙仕杰青铜LV0
柴油车还是最靠谱,长途运输还得靠它
4天前 0 0
怀远宇宏汽贸,赵东化13665622226青铜LV0
天然气车价格波动大,不敢轻易入手
4天前 0 0
随风青铜LV0
新能源车在短途运输确实省钱
4天前 0 0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