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高速公路上的各种“探头”,老司机们脑子里可能立刻会浮现出几种老面孔:藏在草丛里的移动测速仪、龙门架上拍安全带和打电话的球形摄像头……
但如果你还只知道这些,那可真得当心了!因为,一大批功能更强大、更智能、抓拍项目更奇葩的新型监控设备,已经悄悄在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上上岗了!它们堪称火眼金睛,很多过去我们不以为意的小动作,现在都可能让你收到一张意想不到的罚单。
今天,咱就来一期高速公路新型监控大揭秘,带大家认识一下,看看它们到底长啥样、抓什么!
以前,占用应急车道可能主要靠交警现场执法。但现在,专门的“电子眼警察”已经普及了。
通常安装在路旁的立柱上,是一个可以旋转的球形或半球形摄像头,有的旁边还配有白色的“爆闪灯”用于夜间补光。
它能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应急车道。不仅能抓拍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行为,更能智能识别出非紧急情况下的违法停车。有些高级的设备,甚至可以通过算法判断车辆是否开启双闪、后方有无摆放三角警示牌。
十次事故九次快,还有一次是跟车太近。现在,不保持安全车距,也会被精准抓拍了。
这种设备通常是一组安装在龙门架上的摄像头,配合地面上施划的“0m”“50m”“100m”车距确认线一同工作。
当你的车经过这一路段时,系统会自动测算出你与前车的距离和你的实时速度,判断你是否保持了足够的安全车距。尤其是在高速上,重型货车跟车过近,一旦前车急刹,后果不堪设想。
牢记安全车距标准,时速100公里时车距不小于100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三秒法则”,以前方固定参照物为准,前车通过后,你心里默数三秒再通过,就基本安全了。
这是最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现在的高清摄像头加上AI人工智能,已经能看清我们驾驶室里的“一举一动”了。
通常是龙门架上像素极高的“大炮式”或方形摄像头。除了打电话、不系安全带这些“常规操作”,它还能识别出更多类型的分心驾驶行为。比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在方向盘上吃饭,甚至边开车边看视频等等。只要系统判定你的行为妨碍了安全驾驶,就可能被记录下来。
驾驶时,双手不离方向盘,眼睛不离路面。所有与驾驶无关的动作,都请留到服务区。别以为摄像头看不见,也许它比你旁边的人看得都清楚。
夜间行车,灯光就是我们的第二双眼睛,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被抓拍。
高灵敏度的夜视摄像头重点抓拍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的行为。例如,在有路灯照明的城市快速路或高速上,仍然全程开着远光灯;或者车辆出现明显的灯光缺失仍在行驶。养成良好的灯光使用习惯,出车前务必检查全车灯光是否正常。与对向车辆会车时,及时切换远近光,这既是安全规定,也是行车礼仪。
科技在进步,道路监控也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无处不在。我们盘点这些新型电子摄像头,不是为了教大家如何跟监控“躲猫猫”,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道路管理正在变得越来越精细化、规范化,过去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驾驶陋习,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
说到底,保障行车安全,才是所有这些监控设备存在的唯一目的。而我们作为职业驾驶员,最好的“反侦察”,就是把安全和规矩刻在心里,把每一次出车都当作第一次出车那样谨慎。
遵章守纪,才是成本最低,也最有效的“避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