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卡车e族矩阵账号下一个关于“卡车司机断档”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超千万播放和海啸般的共鸣。视频里,老司机满脸沧桑,劝退后人;评论区里,年轻司机们晒出自己的辛酸,老司机们则列举着一身的职业病。然而,一个吊诡的现象是:一边是无数人想逃离,另一边却如评论里“京东招两个,上午来了五六十号”那样,永远有新人想冲进来。
这正是我们行业的一座“围城”。而驱动人们冲进来和逃出去的,是他们心中那两本截然不同的账本。
为什么有人“想学个B2去跑车”?为什么招工现场人头攒动?因为在城外的人眼里,卡车司机的收支账是诱人的。
他们算的是一笔简单的加减法:跑一趟能挣多少钱,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在他们看来,开卡车也许辛苦,但工资还高一点,比起在工厂流水线上拿三四千,卡车司机月入过万甚至更高,无疑是一条快速改善生活的捷径。这笔收支账,只记录了银行卡上跳动的数字,充满了希望。
他们看到了评论里那位精算师算的“每年跑12万km,运费收益20万”,这个“20万”的毛收入数字,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他们选择性地忽略了或者低估了后面的“减25万保养开支”、“减45万新车成本”。他们只相信,只要肯吃苦,就能用汗水换回票子。
当新人冲进围城,开始日复一日的驾驶后,他们才发现必须计算第二本账——人生账。这本账,城里的人算得最清楚,也最为沉重。
这是一本健康账:如评论里那位12年的老司机所言,“颈椎病,肩周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小腿痛,屁股痛,胃病...”这些不是孤例,而是普遍现象。看似高的工资,有多少是未来要交给医院的“预付款”?这笔健康赤字,触目惊心。
这是一本亲情账:那位95年的小伙子说得最扎心,“家人顾不上,对象找不上,朋友越来越少”。常年漂泊在外,错过了子女的成长、父母的陪伴、爱人的相守。这笔感情的亏空,无法用金钱衡量。
这是一本尊严账:评论里有人提到,“没有平台的时候,卡车司机还是一个高收入的行业”。平台的出现,让运价越来越透明,也越来越低。司机们从曾经的“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的体面职业,变成了在各种规则下艰难求生的服务者。这笔尊严的折损,最磨人心。
当这三笔“人生账”的支出,远远超过那本“收支账”上可怜的净利润时,真不值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外界用“收支账”来美化这个职业,新人们用“收支账”来说服自己入行。而行业内的每个人,却都在用身体和生活,艰难地偿还着“人生账”上的巨额负债。评论里那位精算师最后算出的结果是:一年净挣7.6万,一个月6300块。
这就是最残酷的现实:用透支“人生账”的代价,换来了“收支账”上一份与普通工薪族无异、甚至更低的收入。
这种价值的严重倒挂,才是劝退了老司机、困住了年轻人、让整个行业青黄不接的根本原因。它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行业生态亮起的警示灯。
“断档”不是无解的绝症,它是一个求救信号。它要求整个物流体系、货主、平台、车企,乃至社会,都来重新审视这3000万人的生存现状。只有让司机们的“人生账”不再亏本,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这本“收支账”才有真正的意义,新鲜的血液才能源源不断地、有尊严地流淌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