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的浪潮以不可逆转之势席卷整个商用车行业,那些看似“边缘”却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细分领域,正成为巨头们角力的全新战场。市政环卫,这个传统、刚需且高度依赖政策导向的市场,便是其中之一。
2025年9月29日,一汽解放环卫产品推介会在长春举行。与常规面向全国经销商或大客户的发布会不同,这次会议是面向长春市政府的定向推广。一汽解放,这位共和国的“汽车长子”,正在自己的“大本营”,为其All in新能源战略,撬动一个关键的支点。
当前,全国范围内的环卫车辆新能源化进程正面临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窘境。一方面是“双碳”目标下的政策推动与绿色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地方财政压力、高昂的初始购置成本、充电设施不完善、保险上路难以及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冬季续航焦虑”等多重现实阻碍。
一汽解放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胜
一汽解放显然对这些行业痛点有着深刻的洞察。此次推介会,其核心逻辑已完全跳脱出“卖产品”的单一维度,转而提供了一套“产品+金融+服务+智能”的打包式解决方案,堪称一剂为城市环卫电动化转型量身定制的“全科药方”。
首先在产品层面,解放拿出了覆盖道路清洁和垃圾运输两大类的多款主销新能源车型,构建起从轻卡到重卡的完整产品矩阵。更关键的是,解放强调了针对长春这一北方城市的“定制化”开发。例如,针对环卫用车现状,解放在2024年冬季零下20摄氏度进行实测,续航达到190km,直接回应了市场最关切的低温性能问题。
然而,比产品更具冲击力的,是其随后抛出的一系列解决方案。面对资金来源问题,解放提出优于其他城市的金融模式;针对“上险难、上险贵”,则承诺联合保险公司资源,不仅降低门槛,更能做到每年比其他地区便宜5-7千元,甚至开创性地推出了针对冬季停运车辆的“半年险” ,让客户把钱花在刀刃上。
新能源车产品线PDT经理(专用) 边海东
在经济性上,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一汽解放明确指出一台垃圾收运车8年可节省近70万元的使用成本,将“省钱”这一优势数字化、具象化 ;而在补能和服务环节,解放更是将责任“揽上身”,承诺推动定制化寒区充电桩的开发 ,并提供全国最高标准的“先行服务”,包括“半小时技术人员到位”“电池质保全国最高”“底盘上装问题统一由解放400负责”等六大承诺 。
这一系列组合拳,本质上是将城市环卫管理部门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顾虑、难题,都提前预设并给出了解决方案。解放的角色,从一个单纯的设备供应商,转变为一个深度参与城市绿色运力体系建设的“总包方”和“服务管家”。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政府客户的决策成本和试错风险。
如果说完善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是解放攻克当下市场的“利刃”,那么其控股子公司“苏州挚途”所展示的智能驾驶技术,则是解放为这场城市合作准备的“未来王牌”。
如今的环卫行业面临的另一个深层危机:一线环卫工人平均年龄高达58岁,“后续谁来扫地”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而由AI赋能的L4级自动驾驶环卫车,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终极答案。
苏州挚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树星
挚途并非停留在概念展示。其分享的在苏州高铁新城、黄山、银川等地的实际运营案例,证明了其技术方案的成熟度和商业落地能力。这对于任何一个城市的管理者而言,都极具吸引力。它不仅意味着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安全风险的降低,更代表着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与智能化水平,是“新质生产力”在城市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
更具前瞻性的是,挚途提出的“车路云+智慧环卫”深度融合模式。借助长春作为全国首批车路云示范城市的基础,将环卫车辆作为移动的智能终端和数据采集单元,接入城市智慧大脑 。这使得环卫车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清洁作业,而是延伸为城市综合治理的“触角”,实现了“一车多用” 。这一构想,无疑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想象空间,也让解放的方案在众多竞争者中,具备了难以比拟的战略高度。
卡车e族认为,此次合作对解放而言,将“主场”长春打造成一个集新能源、智能化于一体的环卫运营“样板工程”,其战略价值无可估量。这不仅是其“15333”新能源战略在专用车领域的具体落地 ,更是其从传统制造商向“绿色智能交通运输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的最佳实践展示。未来,解放完全可以带着这个被验证成功的“长春模式”,向全国其他城市进行复制和推广,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
总而言之,一汽解放的这次环卫产品推介会,远非一场简单的产品亮相,而是以点带面,从而在全国市场打开突破口的战略行动。它标志着商用车行业的市场竞争,正在从产品、价格的单一维度,升级为涵盖技术、金融、服务、智能化乃至顶层合作模式的全方位、生态化竞争。
“以解放蓝守护长春蓝”。这句口号背后,是解放All in新能源的决心,也是其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新范式的雄心。长春,只是第一枪。这一枪能否打响、打亮,不仅关系到解放能否在环卫这一细分市场拔得头筹,更将为整个中国商用车行业的新能源转型,提供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实战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