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友们,相信我们都经历过这样最煎熬的时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卸完货,去程的运费刚到账,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你点开手机里的App,屏幕上跳出来的返程货源,运价一个比一个“侮辱人”,甚至连油钱和过路费都盖不住。
这时候,那个终极难题就摆在了面前,是接下这份亏本的单子,至少让车轮滚起来往家的方向走?还是咬牙在原地“趴活”,赌一个明天可能会出现的好货?这个选择关乎的不仅是这一趟的盈亏,更是我们养家糊口的智慧与辛酸。
在做决定之前,我们首先要像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一样,算清两笔账。
第一笔账是趴活的成本。趴着不动,不是没有成本的。你的车贷、保险,是每天睁开眼就要摊掉的硬支出。我们按30天算,一万五的车贷加保险,平均每天就是500块。再加上你自己的吃喝、停车费,一天停下来,大几百块钱就没了。这还没算你因为等待而错失其他机会的时间成本。
第二笔账是亏本跑的代价。这个亏,也分好几种。有的单子,是能勉强覆盖油费和过路费的“保本单”,跑下来你只是白干,搭上了车辆的损耗和自己的精力。而有的单子,则是运费连油钱都包不住的“纯亏单”,接这种单子,等于你自掏腰包,补贴货主和平台。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对低价的妥协,都是在为整个行业的“内卷”添柴加火。
把这两笔账算清楚,你心里就有了底。比如,你趴活一天的成本是600元,如果等两天还没好货,就亏了1200元。这时候出现一个能覆盖油费路费,但让你白干的“保本单”,接还是不接?答案就清晰了很多。
如果你决定不向低价妥协,选择在原地“搏一搏”,那也绝不能是傻等。你需要主动出击,提高找到好货的概率。
首先,不要只盯着你卸货的这个城市。打开地图,看看周边一两百公里内,有没有货源更丰富的工业区或者物流集散地。有时候,放空一小段路,到一个更好的市场,远比在原地死等要明智。
其次,别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公共平台上。这时候,你平时积累的“私域流量”就派上用场了。给你熟悉的货主、信息部打个电话,问问有没有顺路货。在你的老乡群、车队群里喊一嗓子,看看有没有老乡能帮你搭线。多一条路,就多一个希望。
最后,我们可能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重新定义“返程货”的意义。
对于长途运输来说,去程是为了赚钱,而返程的核心目标应该是降低回家成本。在这个心态下,“不亏就是赚”成了最高指导原则,一份能让你空车回家的成本降到最低的“保本单”就是一份值得接的好单。
有时候,我们也要打破常规,与其接一单价格极低的整车货,不如试试找几单价格不错的零担货拼一车。虽然麻烦一点,但几份零担的运费加起来,可能就远超那份整车“侮辱单”了。当然,如果所有货源都无法覆盖你的硬性支出,那“放空回家”虽然痛苦,但却是最理性的选择,因为它能让你及时止损,避免为别人免费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