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 部
下载APP
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或选择适合你的手机系统下载。
iPhone版
Android版
手机浏览
微信扫码,手机畅阅

超越存量博弈:中国重汽“反内卷”宣言背后的全球化新逻辑

李承睿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制造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特别是重卡行业。当中国卡车市场的“内卷”风暴席卷每一个角落,从主机厂到个体司机都深陷存量竞争的泥潭,一种不同的战略选择开始浮现。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重汽并未将叙事重点放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搏杀,其高层传递出的信号更多是关于如何拒绝恶性竞争,并将目光投向全球舞台。这并非简单的口号,其背后似乎指向一套以“深度本地化”为核心的全球化新逻辑。这种跳出零和博弈的思路,能否为深陷困局的中国商用车产业,探索出一条通往价值之巅的全新路径?

“内卷”无处可逃

“存量竞争”这个词汇,如今已成为压在每一位卡车人身上的沉重大山。这场竞争已不再仅仅是主机厂之间的对决,而是演变为一场无情的生态绞杀。

第一层绞杀,来自行业内部的“出血”。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主机厂将“骨折价”、最优金融政策和顶级服务,疯狂地倾斜给一次性采购成百上千台车辆的大型车队。这种“头部集中化”的趋势,使得个体司机在购车之初便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无法企及的低成本,成为了大车队在市场上用更低运费掠夺货源的利器。结果,本该属于散户的生存空间被无情挤压,他们成为这场激烈竞争中最先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第二层绞杀,则是外部环境的“驱赶”。如果说存量竞争是内伤,那么路权危机则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重汽在近期的报告中也毫不讳言地指出了一个事实:路权政策正持续、坚定地向新能源倾斜。卡友们花费数十万购买、期望再战十年的国六柴油车,正被政策一步步“合法”地驱逐出城市、港口和工业园区。运营范围的收窄,导致车辆“政策性贬值”,传统燃油车的生意版图,正在被新能源车一点点蚕食。当所有人都被卷入这场无法逃脱的漩涡时,我们需要的,或许不再是勇气,而是抬头看路、另辟蹊径的智慧。

中国重汽:在“内卷”的废墟上,高擎“价值”的火炬

就在整个行业被“内卷”的阴云笼罩之时,中国重汽这个刚刚在2025年1-9月以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的巨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作为中国重卡企业的代表,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境界完全放到内卷方面。”中国重汽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洋在10月17日的媒体采访中,言辞恳切而坚定,“我们的目标还是考虑如何与欧美品牌同台竞争。”

这番话语,在中国重汽正处于其发展高光时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掷地有声。数据显示,公司前九个月实现汇总收入228.9亿美元,整车销量33.5万辆,尤其在出口领域,作为连续20年保持全国重卡行业出口首位的长期领跑者,中国重汽在9月份创下了单月出口1.5万辆的行业新纪录,全年出口量预计将突破15万辆。

手握如此亮眼的成绩单,中国重汽完全有资本加入国内的价格战,进一步收割市场份额。但它没有。相反,它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具长远价值的道路——拒绝“内卷”,以价值出海。

这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战略清醒。中国重汽深刻地认识到,单纯的价格战是“恶性竞争”,是“内卷”外溢,它或许能带来短暂的销量增长,但最终会摧毁品牌价值,侵蚀创新能力,并将国内市场的恶性生态复制到全球,损害整个中国制造的声誉。因此,当同行还在为国内的方寸之地拼得头破血流时,中国重汽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星辰大海,思考如何在全球舞台上,与斯堪尼亚、沃尔沃等顶尖品牌掰手腕。

价值出海:从卖产品到深度本地化

那么,中国重汽凭什么有底气不通过价格的方式来维护品牌价值?宋洋总经理的采访给出了清晰的答案:深度本地化。

这并非简单的建立几个海外销售点,而是真正将根扎进当地市场,从卖产品的单一维度,升级为建生态的立体化战略。这套招式力道十足:

第一招,构建“毛细血管”式的保障网络。

中国重汽深知,重卡作为生产资料,其价值体现在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效率上。因此,在过去20年,他们投入巨大精力在海外构建了超过700家的服务网络和超过400家的独立配件网络。这些遍布全球的服务站和配件库,将保障和支持输送到每一个终端用户手中。当一辆豪沃或汕德卡在非洲的矿山或东南亚的雨林中出现问题时,能得到近在咫尺的专业维修和及时的配件更换。这种“服务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是任何低价都无法替代的品牌价值。

第二招,打造“神经末梢”式的信息触角。

依托于全球44个代表处、105个办事处以及300家经销商网络,中国重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它能够实时感知当地法规的变化、客户需求的多样性、路况的复杂性,并将这些信息迅速反馈至研发和生产端。这种能力使得中国重汽能够为不同市场“量体裁衣”,推出更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而不是将一套标准化的产品强行推向全球。

第三招,实现“降本增效”的战略落地。

这是中国重汽价值出海战略中最具魄力的一环。宋洋总经理特别提到:“尤其在巴西、印尼、中东、欧洲,我们都在进行一些本地化的尝试。”通过在核心市场建立生产或组装基地,中国重汽实现了多重战略目标。

通过服务、运营、生产三位一体的“深度本地化”,中国重汽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出口商”,而是转变为一个全球化的本地企业。它卖的是一整套包含产品、服务、配件、金融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这,就是其“价值出海”的真正内涵。

中国商用车的未来,不应是“内卷”出的伤痕

回顾中国重汽的发展史,从1960年第一辆“黄河牌”JN150的诞生,到如今成为全球产销冠军,这家企业始终扮演着中国重型汽车工业拓荒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今天,当行业再次走到十字路口,中国重汽以其“反内卷”的行动,再次为行业的发展方向投下了一束光。

这束光昭示着中国商用车的未来,绝不应该是在“存量竞争”的血海中内卷出的伤痕,而应是在全球化竞争的蓝海中淬炼出的荣耀勋章。

低价竞争的道路看似平坦,实则通向悬崖。它或许能带来一时的繁荣,但透支的是品牌的未来、创新的动力和产业的尊严。当我们的企业习惯于在内部“斗智斗勇”,比拼谁的价格更低、谁的底线更无下限时,我们就永远无法真正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央,与那些拥有百年积淀的国际巨头一较高下。

中国重汽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范本:向外看,向上走。

向外看是将视野从国内的“一亩三分地”投向全球市场,用深度本地化去理解、融入并服务于世界各地的用户。

向上走则是将竞争的维度从价格提升到价值,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服务生态、全球化运营能力上构建核心护城河。

未来的风暴或许依旧猛烈,但方向盘和油门已不再是唯一的武器。唯有像中国重汽一样,用大脑思考,用战略布局,用价值说话,中国商用车产业才能真正摆脱“内卷”的宿命,在全球化的征途上,驾驶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无垠的未来。这条路,关乎一家企业的兴衰,更关乎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荣光。

评论·9
柏植勇青铜LV0
个体司机确实被大车队挤压严重
8天前 0 0
心动肖先生DAYTOY.王者LV3
路权政策变化让燃油车很被动
8天前 0 0
闽旺汽配87952663青铜LV0
中国重汽的全球视野值得肯定
8天前 0 0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