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 部
下载APP
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或选择适合你的手机系统下载。
iPhone版
Android版
手机浏览
微信扫码,手机畅阅

比亚迪的日本“产品路演”:一场瞄准“小卡故乡”破局高端的尝试

马逸凡

当比亚迪选择在2025年东京车展全球首发其纯电小卡T35时,许多旁观者都感到困惑。毕竟,日本小型商用车市场长期被日野、五十铃等本土品牌垄断,以封闭和稳固著称。

然而,这看似非常规的举动,恰恰揭示了比亚迪深远的战略考量——不仅为了卖车,更是一场面向整个亚洲市场的“产品路演”。

瞄准“小卡故乡”:一场精心策划的背书

尽管中国商用车在海外长期面临“高性价比但非高端”的刻板印象,难以打入欧美日等高端市场,比亚迪却选择了一条逆向突破的路径——直接挑战被视为“小卡故乡”的日本市场这一衡量产品品质的全球样板。

日本市场是任何产品瑕疵的严苛“放大镜”,因此优秀产品在此的品牌背书效应将无比强大。“能在日本市场获得认可,就意味着你的产品能够经得起全球最严苛的考验。”一位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这既是对旗下纯电小卡产品的“大考”,也是一条最难走、但一旦走通就事半功倍的道路。

T35的差异化破局逻辑

为攻克日本市场,比亚迪为T35制定了精准的产品策略。

技术层面,T35展现了比亚迪的核心优势:风阻低至0.42cd,高安全刀片电池,CTC电池底盘一体化设计,320L改装空间。这些指标不仅针对日本市场,更是比亚迪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

策略层面,比亚迪采取务实本土化路径。T35兼容日本CHAdeMO充电标准,并针对日本沿海环境强化了电池包的防腐性能。

更关键的是其推出底盘形式,上装本土开发的合作模式,既发挥了自身在三电技术上的优势,又借本土改装企业之力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这种策略背后,是比亚迪对日本市场的深度理解。经过比亚迪大巴的十年耕耘,比亚迪电动大巴已在日本市场占据70%以上的份额,为商用车业务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本市场的战略价值远超其本身

比亚迪进军日本小卡市场,蕴含着更深层的区域战略逻辑。

由于本土小卡的技术与品质过硬,日本商用车市场的标杆效应辐射全亚洲。一旦在日本市场获得成功,比亚迪将获得进军其他亚太市场的“通行证”。

比亚迪商用车总经理田春龙明确表示,T35后续也将在其他亚太、拉美等全球市场发售。这表明比亚迪已将日本市场视为全球战略的跳板,而非孤立的目标市场。

从商业逻辑看,在日本市场打磨产品意味着向亚洲市场外扩影响力与信誉。这种“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策略,体现了比亚迪作为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智慧。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景

展望未来,比亚迪电动小卡在日本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政策环境看,日本环境省自2026起的K-Car全面电动化计划,将加速整个小型商用车市场的电动化转型。从市场趋势看,随老龄化加剧,日本物流行业正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与日益增大的成本压力。电动小卡的经济性优势在此背景下将更加凸显。

然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日本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忠诚度,以及对中国商用车的固有印象,都需要数以年计的市场周期进行市场的本地化。

然而,正如比亚迪在日本电动大巴领域十年耕耘所证明的,这家中国企业确实拥有足够的战略耐心,但这并不能保证其在日本小卡市场的成功。

尽管面临本土品牌忠诚度与基础设施等现实挑战,且小卡市场的突破绝非易事,但比亚迪T35进军日本市场,表面上是争夺一个年销量28万辆的细分市场,实质上是在为整个亚洲市场进行一次高风险的品牌实验。在这场电动化重构全球商用车格局的浪潮中,比亚迪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试图打破中国商用车只能在低端市场竞争的魔咒,直接挑战技术要求最高的细分市场。

日本市场的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比亚迪的尝试本身已经为中国商用车的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其在低端市场进行价格战,不如选择在最难的市场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思路的转变,或许比单次市场进攻的成败更具深远意义。

评论·10
China No.1青铜LV0
T35的风阻系数真低,省电利器。
2天前 0 0
富贵不忘扶我人青铜LV0
刀片电池安全性高,适合长途运输。
2天前 0 0
雨花石青铜LV0
CTC设计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实用。
2天前 0 0
点击加载更多